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/ 退役军人风采

佘俊德:铁血铸军魂 初心映党旗

发布日期:2024-11-01 作者:退役军人事务局管理员  来源:平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   阅读: 次 字体:[ 大 ] [ 中 ] [ 小 ]

少年意气爱国志,战场杀敌护家国。作为一名战士,他15岁入伍当兵,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69师206团2营4连一员,在抗美援朝战场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,上阵杀敌,勇敢无畏,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、三等功一次;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他1958年退役转业后,初心不改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退役不褪色,转岗不转报国心的本色。他就是平武籍抗美援朝老兵——佘俊德。

青春踏军旅,终身铸军魂

1935年8月,佘俊德出身在遂宁蓬溪县一户贫寒农家。14岁时,他开始在一家药铺当学徒挣钱补贴家用。1950年的一天,佘俊德在街上看到招兵公告,从小就有当兵报国志向的他立刻前去报名。可当时岁数小,个子也小的他,被淘汰了。后来在他的软磨硬泡下,15岁的农村娃终于如愿参了军,圆了梦,拿起了枪奔赴抗美援朝战场。

1953年,石砚洞北山战斗打响。由于敌军武器装备精良,出动了飞机和大炮,加之地形艰险,佘俊德所在团攻打了三次都没有将阵地攻下来,许多战士牺牲。

战场是残酷的,但战士们是英勇的。在佘俊德和战友们的掩护下,虽然伤亡严重,但强击群仅用了40多分钟便攻下了阵地。在战后清理战场时,佘俊德还俘虏了敌军一少校军官。后来,因表现英勇,他被团部授予三等功,首长表扬他不怕死、不怕苦、敢于和敌人战斗。“说不怕那是假的,上战场前我的身体在颤抖,我们都在颤抖。可是当红色信号弹一升起,我们脑子里只有‘保家卫国’‘歼灭敌人’!”佘俊德回忆说。

后来,佘俊德继续和战友们在战场上奋勇抗敌。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枪林弹雨中,他九死一生,上阵杀敌,勇敢无畏,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、三等功一次。

1954年,佘俊德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,此后,不管是在战场还是退役后的工作中,他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。

老骥乐伏枥,初心映党旗

1958年,佘俊德转业回到老家,1964年来到了平武县。初到平武,佘俊德是修建“林豆公路”的“遂宁筑路队教导员兼营长”,而后又在县政府办工作多年。因为有着抗美援朝的经历,佘俊德经常应邀参加各地党课演讲,演讲稿摆满整个桌子,佘俊德告诉记者说:“每次演讲,我都得参考文献材料,我不能‘满嘴跑火车’,我要对讲出的话负责。”佘俊德的党课总是座无虚席。

如今佘俊德老人已年近90岁,但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,他没有用年龄“当借口”,每次的党组织活动他都准时参加,每次的党费也是按时上交,不仅在自己的党支部认真落实“三会一课”制度,更积极发挥作用,组织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同志积极开展各种退休活动,丰富老革命们的退休生活,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。

“我是一个兵,来自老百姓。革命战争考验了我,立场更坚定,枪杆握得紧,眼睛看得清,谁敢发动战争,坚决打他不留情……”老歌《我是一个兵》是佘俊德最喜欢的一首歌,这首歌,他从烽烟滚滚的朝鲜战场唱到整洁的绿色军营,从硝烟弥漫的岁月唱到鸽哨飞旋的年代,从新入伍的普通士兵唱到如今虽已老迈但仍初心不改的老战士……

“我们那时战火纷飞,如今国泰民安,那时生活物资紧缺,如今人民安居乐业。”佘俊德说,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只要党和组织有需要,他就随喊随到。

这就是佘俊德的初心。

相关信息

33ca7c87990c42ffb237e067c13c2c6a/images/2.png